1. 首页
  2. 本科教育
  3. 实践教学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实践教学

“西北政法大学哲学对话小组”第四期活动顺利举行

  • 来源: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发布者:哲社学院
  • 浏览量:

612日下午,“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哲学对话小组”第四期活动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会议室举行。本期由外国哲学教研室刘剑涛老师主持,参与者有本科生毛馨墨、李嘉怡、王帆、张容和毕业研究生王雪晨。受疫情影响,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本期讨论的文本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本次讨论第一章及<宗教社会学文集>序言》

 

 

 

第一环节是学生读书报告。首先,李嘉怡同学合文本,梳理了《<宗教社会学文集>序言》和《新教伦理》第一卷第一章的论证思路,辨明韦伯的研究方向和目的,也解释和补充了一些有关研究对象的概念,并试图从韦伯的论证过程中总结他的社会分析方法论,最后提出一些有关文本和背景的问题,为本次讨论作了一个很好的开头。

毛馨墨同学的报告主要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他回顾了韦伯对经济决定论的反驳,并讨论了对“精神”这一概念的理解;在第二部分中,他提出在猎巫运动中天主教与新教在组织形式和权力运作上的不同,借此区分各自的理性形式和程度。

王雪晨同学先就韦伯《新教伦理》第一章概述了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然后就宗教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两大背景展开论述;由此延伸到韦伯以“亲和性”作为导向的核心研究主题,即找寻资本主义经济的精神气质和新教伦理观之间的关系。“亲和性”这个概念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张容同学在报告中描述了韦伯所面临的新旧交替的德国社会矛盾。张容试图从精神的角度解释资本主义的起源,最终将资本主义本质归为理性主义。而追溯西方的理性主义源头,韦伯从新教那里得到了启示,因而我们研究资本主义精神的重点应当是宗教。

王帆同学提醒注意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中对“consilia evangelia”的废除。在他的报告中,一方面,他对加尔文教基本教义和资本主义精神作出分析,认为加尔文教将资本主义原则下的营利行为视作上帝赋予世人的“calling”(使命);另一方面,他描述了禁欲主义精神在宗教改革时期发生的转变,即圣人伦理和俗人伦理的分歧的消失,信仰将整个俗世纳入了自己的权威。

 

第二环节为对话与讨论。刘剑涛老师首先为大家讲解了当时德国的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的方法论论战,解释了实证主义与解释学两个传统,由此转入韦伯所属的“理解”传统。进而,他引述韦伯在《经济与社会》开端对社会学的定义,来说明《新教伦理》的意图与方法论,为同学们补充了背景知识并点名了题旨。

随后,同学们就各自的理解和疑问展开了热烈讨论,涉及信仰与献身、理性、现代化、普遍历史、历史因果性等问题,刘剑涛老师一一做了答疑与补充。

在这次读书对话活动中,同学们围绕《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初步展示了自己的思考,锻炼了写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拓展了学科视野,激发了学术热情。

西北政法大学哲学对话小组成立于20215月,由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外国哲学教研室张兴娟老师负责,2021年举办两期活动2022年开始举办第三四期,第三期由张兴娟老师主持,主题为柏拉图的《斐德罗篇》,第四期由刘剑涛老师主持,主题为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供稿:毛馨墨    责编:李彧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