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自信”重要思想,逻辑学党支部于7月21日在线举行书记讲党课活动。本次党课由副院长郭明俊教授主讲,郭明俊老师以“儒家‘贤能政治’及其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为题目,详细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贤能政治及其当代意义。
郭老师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切入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郭老师指出,儒学已经失去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基础和条件,我们反对一些人所鼓吹的“政治儒学”,它试图以“王道政治”作为中国政治的发展方向,恢复儒家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正统、主导地位。但他认为儒家的一些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如“贤能政治”、“民本主义”、“为政以德”等等对当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郭老师认为,从文献资料看,“贤能政治”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但长期以来并未受到人们的关注。2004年,加拿大学者贝淡宁教授来中国任教,他观察到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功,一个重要因素是实行了“贤能政治”,因此他开始研究和倡导“贤能政治”,从而引起学界的研究。郭老师认为,“贤能政治”是儒家一贯的基本政治主张和实践理念。自春秋时期,从孔子、孟子到荀子,都用关于“贤能政治”的论述,而对于当代社会而言,儒家“贤能政治”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表现在:在于德性教化,提升执政者或国家治理者的道德素养;儒家贤能政治模式对当代中国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原则提供了切实可行、极为便利的操作模式;儒家贤能政治的一些具体制度形式和治理经验对当代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郭老师的党课既具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也不乏学术性,是政治与专业相结合的代表,受到了支部党员的广泛好评,并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文稿:王荣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