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7日晚,中山大学哲学院马天俊教授应我院邀请,在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行政楼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会议室做了题为《商品拜物教与神学的怪诞》的学术讲座。我院李智福博士担任讲座主持,陕西省社科院王景华博士作点评人,马亚雄老师及院内部分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讲座伊始,马天俊教授抛出了“按照马克思思想,不能有马克思哲学”的观点。马天俊教授梳理了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马克思作为哲学专业出身有很强的哲学素养。但他在“莱茵报”和“德法年鉴”做编辑期间深入现实,发现哲学在面对社会的物质利益问题表现出了软弱无力的状态,这种情况领马克思非常不满意,所以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清算了自己以前的哲学信仰,提出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即“以往的哲学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改变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让思想回归实践,把思想还原到现实生活中是马克思思想的目标。马天俊教授分析了马克思这种对于哲学的批评所具有的哲学意义,并将马克思转变后的这种思想称为“世界观要素”,认为马克思的这种做法是向希腊哲学本身的回归。
在马克思看来,在西方哲学传统中,世界观的要素有两种:其一是无中不能生有,如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其二是无中生有,如黑格尔哲学中的精神外化为自然和基督教中“道成肉身”。马克思认为,价值凝结为商品和基督教中“道成肉身”都属于无中生有。在商品社会中,商品既是可感觉的又是超感觉的,以物与物的交换形式掩盖了商品背后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进而也导致人们对商品的崇拜与对上帝的信仰相类似,是拜物教性质的。马克思认为这是一种类似“神学的怪诞”。就像费尔巴哈对基督教的批评一样,马克思沿着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继续前进,把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奠基在对商品本身的批判之上。
在互动环节,王景华博士在点评过程中对马天骏教授的讲座作了高度赞扬。她认为,马天骏教授关于马克思的商品及商品拜物教的逻辑分析,如抽丝剥茧、深入浅出、娓娓道来,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并且鼓励同学们多读原典,深入思考。同时参会老师和同学都积极提问,马教授一一给予回答,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责编:2018级盛平)
下一篇:李红丽、何叶——以哲智,思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