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PROGRAM NAME

  1. 首页
  2. 学科建设
  3. 学术讲座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讲座

张周志——德性与规范的相得益彰

  • 来源: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发布者:
  • 浏览量:




   2018年9月18日,以“德性与规范的相得益彰——中西哲学思维会通视域的全球正义”为主题的讲座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开讲,西北政法大学首届“长安学者”、三级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带头人、兼任陕西省哲学学会会长、全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张周志教授展开精彩独到的演说。

   长期以来,在解决社会正义问题的思路上,逐步形成了制度与人心二元对立的中西两极思维。人为割裂了制度安排与人的道德意识觉悟的内在密切关联,并且无视于中国传统哲学道德理性思维对于社会正义及其实现的积极价值的历史事实,也没有注意汲取东亚社会成功协调制度理性与道德理性的积极经验。只有制度安排的科学合理性与道德意识的理性自觉相得益彰,才能真正解决社会正义问题,这就是张老师谈到的第一个内容——问题的提出: 尴尬的制度正义现实。然后张老师谈了德性正义与制度正义思想源流从古希腊和中国古代谈到现代,详细具体的讲解了这一问题,紧接着向大家讲解西方规范伦理及其正义实现论的困惑,西方规范伦理是以近代自然人性论基础上的功利主义和精神主体预设的理性哲学为基础的。前者在尊重人生情欲合法性的基础上,过分强调人的理性对于自然生命的依赖性,而无视精神生命的崇高追求,从而有走向感觉主义、享乐主义的危险;后者则在觉悟到人的思想性存在的独特意义的基础上,走向了主客分离的对象性思维误区,在伦理思维领域,往往无视他人的同等重要的主体地位,二者都不能正确地对待人的生命存在。第四个问题张周志教授讲解了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道德理性特质,从关注人的性命的伦理思维偏向、悟性直觉式的生命伦理体认途径、德性成人的伦理思维理想、历久弥新的伦理思维力量四个方面进行了简短的分析说明,最后一个问题张老师谈了德性对于规范的滋润,与西方传统的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性论、认识论层面上精神主体的人性论,以及相应的规范性生命伦理相比,中国传统思维则力主德性成人。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具有强烈的入世和从政意识(老庄的无为思想从反面说明了这一点),当时思想家们信守的思维的指导思想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目的是经世致用。因此思维方式中格外重视自身经验,思维主体的色彩浓郁,思维活动中总是把人的感受、经验乃至主张合理外推,通过取象比类,由人及物,再去解释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现象。始终以人为本,重视人的自身体验和主观感受,主张合理外推,通过取象比类,由人及物,再去解释自然现象。西方现代规范伦理强调权利本位,中国传统德性伦理则强调义务本位。从这些基础的内容出发后,张周志老师提出了五点总结:第一,明确提出超越传统中西方哲学思维德性与制度两分法的运思偏向,坚持以全球化的视域、古今中西整合创新的方法;第二,明确提出和谐正义致力于确保民族国家之间、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交互主体性之间、人与环境万物之间,在存在差异矛盾的前提性,多元共生,和谐相处,正式秩序良好的社会的正义状态,而不是绝对的平均公平;第三,基本观点上明确主张德性正义与规范正义相统一;第四,明确主张,当下正义论的探讨,谁之正义,何种正义是理论提前;第五,在研究视域上,在充分论证了全球化时代,以中西思维方式会通的方式建构全球和谐正义的理论和方法前提后,集中从环境、经济、政治、科技四大领域进行了分析。从而把正义思维从交互主体性的领域,拓展到主客体之间。最终得出结论:全球正义的理论旨归——正义与善的统一 。

   此次讲座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