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9日上午,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在格物楼502教室举办了面向2018级哲学专业新生的“哲学专业认知及专业稳定性教育”讲座。讲座由马哲教研室教师李红丽博士主讲,学院团委书记慕婧主持。
李红丽老师的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李老师讲述了自己15年来学习哲学的心路历程。在本科时期,李老师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正因为在学习哲学的同时没有放弃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她才可以在美学的领域有所收获。作为一名本科生导师,她期望新生们主动联系导师,让导师从学术、生活各方面更好的帮助同学们。此外,李老师还讲到了如何学习外语、如何与老师同学相处、如何认识自己的专业以及哲学专业以后的就业方向等问题,让同学们积极地适应大学生活,逐步深刻认识自己。在研究生时期,李老师讲述了自己艰辛的考博之路,正是成为大学教师的梦想在激励着她,让她坚持了下来。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学们,人一定要有梦想和追求,并不断的付诸努力,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和未来。李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在北京大学读博、美国波士顿大学访学的经历,并比较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让同学们打开心胸,将中西方文化的优秀传统都吸纳进来,做到中西汇通,这样才能在学术上有更好的发展。
第二部分,李老师向新生介绍了学习哲学的意义。哲学是境界之学,哲学引领人走向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哲学追求人格独立、精神自由,让人不断反思自身,在人生的重要关口做出正确的选择。哲学让人学会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思考人生。哲学教给人为人处世的修养和智慧,比如谦虚好学、活在当下、仁爱之心、知进知退、家国情怀等,都是通过学习哲学而获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部分,李老师给同学们具体讲解了学习哲学的方法和思路。首先要研读哲学原著。中国哲学的一手文献: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的《道德经》《庄子》,佛教的《坛经》等等都是必读书目。西方哲学的文献: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哲学家的主要著作都要下功夫去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也要深入的学习。通过一手文献的阅读和学习,就为哲学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第二要追踪学术前沿,通过阅读本专业近年来的专著和相关学术论文的方式来关注哲学界的最新研究动态。第三要树立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哲学研究始于问题。创新包括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和材料创新三方面。第四,学思并进,既要有好学的精神,同时不断要反思自身,永远保持一颗谦逊、敬畏之心。第五,心胸开阔、中西汇通、博采众长。第六,注重哲学与人生的关联,哲学是爱智慧、是境界之学、是安身立命之本,所以,学习哲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把哲学内化为人格修养,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最后,李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热爱生活、与人为善、积极奋进、成就自我”的四点期望,期待哲学新生们能在爱智慧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充实、更加愉悦、更加长远。李老师讲完后,同学们踊跃地提出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困惑,李老师一一做出了详细的解答。中午12点,此次讲座在同学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此次讲座让哲学新生们对哲学专业有了进一步地认识和理解,也让同学们懂得了如何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让同学们深受启发。
下一篇:追寻青马理想 筑梦乡村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