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晚,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教研室在腾讯会议上举办了提升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理念研讨会。会议由社会学专业教研室主任郑文主持,马雪莲副院长、徐雅妮老师、李颖晖老师参加了会议。
在会议上,大家就教学中的教学方式、策略展开讨论。首先,郑文老师就《认识文化——文化人类学课程的内涵和实践教学方法》进行发言。她指出文化人类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可以扩大学习者的人文视野,引发其深入研究文化问题的兴趣;同时,培养开放的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辨证思维的能力。文化人类学学科强调,人是文化的生物,人生活在文化情境之中,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但是,绝大部分学生生活在一直的文化环境中,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实地田野考察、文化博物馆参观和观看人类学纪录片成为有力的工具和补充。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注入了尊重文化多样性、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化理念;使得学生能以整体观的态度去看待文化、理解文化。接下来,李颖晖老师就《社会分层与流动》课程进行了教学方式的分享、讨论。她提出,该课程的知识框架涵盖从微观到宏观的丰富理论知识与社会现象,因此需要特别重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际结合。在课程内容设计把握理论性、专业性,注重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避免学生出现“碎片化”学习状态; 课程讲授注重补充与理论知识密切联系的、与学生生活阅历或知识储备相关的现实举例(如时事热点、网络流行语),以辅助理解理论知识;丰富师生互动方式,深化课程内容;将课程思政思维引领课程,做到课程的思政性和专业性的结合。徐雅妮老师以《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尝试——基于社会调查与统计》为题发表论述。她提出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如在《社会调查与统计》课程中,以小组为单位采取任务驱动法,组成调查小组,并将其作为实践考核内容计入平时成绩。为防止有人滥竽充数,懈怠,增加了组间互动、组间评价调查方案、讨论问卷等。其次,要鼓励学生探究性、合作性学习,并予以积极的肯定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马雪莲老师就《建构良性师生关系》为题进行发言。她提到如何定位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青年教师还是资深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涉及教学理念,更是因为教学对象和教学的要求,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在改变。传统的教育更强调“师道尊严”,强调教师的公信权威和学生的恭敬服从,这样的定位理念,已经无法被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强调自我的“00”学生所接受,同样也不能被更乐于关注学生想法更尊重学生的教师所认可。师生关系,既怕过犹不及,也怕矫枉过正。良性的师生定位,既要求教师摆正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位置,也需要学生摆正自己“求教、学习、成长”的学生位置,两者缺一不可。
最后,郑文老师对这次教学研讨会进行总结。首先,感谢各位老师会议中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分享经验;其次,希望各位老师在日后的教学育人工作中,能立德树人、教学相长,继续优化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提升教学效果、培育良性的师生关系、培育优秀人才而努力。
供稿: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