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PROGRAM NAME

  1. 首页
  2. 学科建设
  3. 学术讲座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讲座

刘剑涛博士——舒茨对理解方法的现象学阐释

  • 来源: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发布者:
  • 浏览量:

依照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今年的学术活动计划,2014年4月1日下午14:30,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刘剑涛博士在长安校区二号教学楼503教室做了题为《阿尔弗雷德•舒茨对社会科学的理解方法的现象学阐释》的学术讲座。这是今年我院教师系列讲座的第一场。



  刘剑涛博士首先对舒茨和他所处的学术背景做了介绍。随后他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二元论谈起。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到二十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长期处于二元分裂状态。在社会科学领域内,这大致表现为实证主义与诠释学的对立。实证主义以孔德、涂尔干、内格尔等为代表,强调经验事实和观察,坚持对科学结论进行检验,追求科学规律,倡导统一科学;诠释学以狄尔泰、齐美尔、韦伯等为代表,坚称社会科学的独特性,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重在说明,而社会科学的方法强调理解。狄尔泰在此具有代表性,他说:“我们说明自然,但是我们理解心灵的生活”。舒茨对两派都有所批评,采取的立场是既要维护科学研究的整体性,也即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也要保持社会科学的独立性,使得两者各守领地,避免垄断。



   在讲座第二部分,刘剑涛博士介绍了舒茨对理解方法的现象学阐释。舒茨区分了理解的三种形式。第一种理解是指人们处理日常事务的经验方式,属于生活世界的存在论范畴,其要点在于,“我们在常识思维中视自己对人类行动及其产物的意义的实际的与可能的认识为理所当然”。第二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理解,指自我的认识如何超越自身,通达他我的意识,也就是如何把握他我的体验。舒茨对此提出了康德式的疑问:“这种理解何以可能?”由于哲学在这方面不尽人意,舒茨斥之为“哲学的丑闻”。第三种是作为社会科学特有方法的理解。这种理解主要源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社会科学的对象特有的意义维度使得理解方法成为必需。

   最后,刘剑涛博士阐述了理解与生活世界的关系。现象学的纲领是回到事实本身,在社会科学领域内,这意味着回到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社会科学的基础和母体,也是一切意义的原发地,因此,社会科学所倡导的理解必须回到社会世界才可能实现其目标。正如舒茨所说:“任何处理人类事务并且渴望把握人类实在的科学必须奠基于生活世界中生活的人类对生活世界的解释之上。”

在提问环节,学生就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理解与说明的区别与综合、理解与动机等方面提出了问题,刘剑涛博士一一做了细心回答,学生报以热烈掌声。16:30,讲座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