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3日上午10点,在我校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张周志教授的邀请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章启群教授莅临我校,为我校哲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们做了一场题为:“《庄子》研究:从诸子学到哲学”的学术报告。报告从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个方面是“学术研究的两大基本元素:范式与材料”。章先生认为,在同一个范式之下,新材料的发现有助于学术的推进。另一方面,对于同一个材料,新范式对材料的处理也是学术创新的原动力。从这种意义上,学者所做的工作类似于工匠。学术的范式无法穷尽材料本身。从解释学的角度而言,文本的意义都是解释出来的,因而对文本的解释是永无终结的。但对文本的解释又不是任意的,要有逻辑的自洽。同样,对于《庄子》文本的解释也不可穷尽。在《庄子》研究的历史上,中国古典学术都是从诸子学的范式来研究《庄子》,比如:清代郭庆藩的《庄子集释》就是属于诸子学的研究范式。台湾王叔岷先生的《庄子校注》是对诸子学研究的推进。 在现代,真正从哲学的角度研究《庄子》的专著有刘笑敢和韩林合等人的著述。还有一些研究是在诸子学与哲学之间游走,并出现一些混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主要在于没有认识到中国学术研究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第二个方面是“从‘四部之学’到现代学术体系”。中国古典学术的分类是经、史、子、集,现代的学术体系则是从西方引进的。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个转换是从古代文明走向现代文明,从民族文明走向世界文明,因此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从古典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换是历史的必然。而这种转换造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缺失从整体上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如何用现代学术体系去整合“四部之学”,建立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范式。
第三个方面是“‘中国哲学’之意义辩证”。这个问题也可以转换为中国古典哲学有无合法性的问题。雅思贝尔斯所说的“轴心时代”,其中之一就是由先秦诸子思想所塑造的中国文化传统。道家的“道”,儒家的普世伦理等,都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性格。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国哲学合法性的问题是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运用哲学的范式研究中国古代学术。新知识产生造成的旧知识的遗漏是历史中的扬弃,因此,学者的态度应该是在前进中解决问题。
章先生认为,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皇冠。从中国哲学研究的整体来看,我们一直尚未超越五四一辈的学者,只有从思想观念和方法上超越了五四一辈的学者,我们的中国学术研究才能真正取得进步,而这个希望就寄托在青年一辈的学者身上。
章先生的报告反响热烈,同学们都积极踊跃的提问,章先生一一做出了简洁而深刻的回应。讲座历时两小时,整场学术报告在宽松和谐、严谨有序的气氛中进行着。从这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中,我们看到了章先生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亲切平和、热情诚恳的待人之道以及对青年学子们所寄于的殷切期望。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李红丽博士主持了本场讲座,并对章启群教授的精彩讲座做了精道的点评。张周志院长、何叶讲师、哲学专业的学生以及部分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参加了此次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