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PROGRAM NAME

  1. 首页
  2. 学科建设
  3. 学术讲座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讲座

【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报专访西北政法大学赵馥洁教授

  • 来源: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发布者:
  • 浏览量: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6月6日(记者 陆航)题:做有学术使命意识的读书人

与西北政法大学教授赵馥洁有过交谈的人,总能从他身上感受到强烈的使命感和文化自信。“我热爱哲学,哲学能使人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地考察问题,观照世界和人生。我向先贤学习,努力做一个有自觉学术使命意识的读书人。”初夏的五月,记者如愿在西安的一个学术会议上采访了赵馥洁先生。

1964年从西北政法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赵馥洁便在大学里从事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系统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价值理论

1991年,赵馥洁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研究”顺利完成,其研究成果《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一书出版。该书从价值论的角度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了新的反思,对中国传统哲学中所蕴含的价值理论进行了专门而系统的研究,被认为对于发掘历史文化的优秀思想遗产具有现代意义。

在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中,赵馥洁从“价值原理”“学派取向”“范畴系列”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他提出,中国传统哲学本质上是价值哲学,从而把中国传统哲学的本质特征概括为:自然与人伦合一、知识与道德融合、宇宙法则与治世规范统一、必然原理与应然判断贯通。赵馥洁还提出了中国传统价值哲学的体系,即以人为本,以道德为主导,以功利和权力为两翼,以“自然无为”为补充,以群己和谐、天人和谐为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境界的价值观念体系。


追求学术研究的理想境界

在赵馥洁看来,哲学家们所承载的使命在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他经常喜欢引述的关学创始人张载的名言,也是他的人生价值追求,更是他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理想境界。

2015年,由赵馥洁任编委会副主任的中国首部对历代关学基本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与研究的大型丛书——《关学文库》出版。赵馥洁介绍说,张载是一个有自觉学术使命意识的哲学家,“横渠四句”精辟地表达了他要用自己的哲学为人们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观和社会观。“为天地立心”,就是培养真正的人,成为天地的灵魂;“为生民立命”,就是为百姓找到精神家园,提供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往圣继绝学”,就是将因各种冲击中断的孔孟等圣人之道和学问继承下来;“为万世开太平”,则是为大众提供美好的社会理想。

赵馥洁认为哲学社会科学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资政育人”。在这里,“资政”就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真理性的把握,“育人”就是为人们提供一种人生的价值意义及安身立命之处。


学问乃寂寞之道

“我大半辈子就是读书、教书、写书,是一个典型的读书人。”谈起治学的体会,赵馥洁说,做学问必须平心静气,独立地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不能去凑热闹,更不能去出风头,也不能随意跟潮流,要克服浮躁之气。“学问乃寂寞之道,著书属寂寞之业。平生治学,创获无多;多年著述,乏善可陈,唯有一点,差可自许,聊以自慰,曰:耐得寂寞。”

 赵馥洁的“寂寞之道”包含了三个要素,即静心、平心和乐心。他说,“人在做学问,特别是做哲学研究时,思想一定要静,这样才能思维。荀子所说的‘静而后能思’就是这个道理。”所谓“平心”就是要以平淡的态度看待名利和功利。做学问如果以名利为目的,就必然会引起浮躁,而且也会导致诚信的失落,我们一定要淡然处之。“我觉得‘平’很重要,必须以平常的心境来做学术研究。而‘乐心’是一个人处世的最高境界。乐在其中,一个人才不会屈于任何外物,才不会受外在利益的诱惑,从而自得其乐。”

 赵馥洁的学问之道也是由静心、平心、乐心这些环节构成的一种追求真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人生过程。“我们的学术研究成果如果能体现人类的一种真善美的价值,那么这样的成果当然有社会意义。把人类的事业与自己的人生价值统一起来,这样才能保持一种平心、静心的态度。”怀着这份对学术的浓厚的使命感和文化自信,赵馥洁以古稀之龄,继续在哲学领域开拓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