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6日上午九点三十分,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青年教师论坛第三期在学院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期邀请的主讲人是北京大学哲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李红丽老师,她报告的主题是“先秦儒家情感哲学的特质”。本次论坛由郭明俊副院长主持,周忠社书记、山小琪院长、马雪莲副院长以及本院的青年教师们共同参与了此次学术活动。
周忠社书记首先代表哲社院党委发言,他对青年教师论坛寄予厚望,希望论坛越办越好,成为本学院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为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不断努力。
接下来,李红丽博士就此次报告的主题展开了陈述与讲解。李博士首先对“情感哲学”做出了界定,并分别从中西学术史的角度阐释了“情感哲学”的兴起与发展脉络。“情感哲学”在当今中西方学术界都成为了显学。在“情感哲学”的研究热潮下,对先秦儒家情感哲学的研究尤为必要。
之后,李红丽博士从四个层面探讨了先秦儒家情感哲学的特质。
第一,以仁爱作为最基本的情感。仁爱之情是先秦儒家最为看重的。孔子的仁学和孟子的性善论,归根结底就建立在仁爱的情感基础之上,荀子虽然言性恶,但是也不否认人有“爱其类”的特性。第二,以中和作为情感的品评标准。只有遵循中和的原则,情感的表现得宜,人的性情才会朝着和谐的方向去发展。第三,以礼乐作为情感的调养方式,先秦儒家认为礼乐是调养情感、并使之符合中和之道的最好方式。所以,自孔子开始,先秦儒家始终重视礼乐的功能和作用。礼、乐与情感密不可分,二者都有修饰情感的作用。第四,以成人作为情感的培育目标。儒家哲学,从根本上来说是成人之学,如何成就理想人格,这才是儒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先秦儒家所设想的理想人格,因每个儒者思想、性情、人生经历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在报告过程中,李博士大量引用并阐释《论语》、《性自命出》、《孟子》、《荀子》、《中庸》等先秦儒家经典文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基本观点和见解。
李博士报告完毕后,与会的诸位教师们也都从各自专业的角度探讨了“情感哲学”这一课题,并且形成了热烈的学术探讨和争鸣。整场学术沙龙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气氛活泼、自由、宽松,大家都积极参与其中、乐在其中。通过举办此次学术活动,有助于促进哲社院教师们在学术研究领域内的交流与沟通,也有助于青年教师们更快、更好的成长,为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