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PROGRAM NAME

  1. 首页
  2. 学科建设
  3. 学术讲座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讲座

张兴娟——对比布洛赫与海德格尔的看法

  • 来源: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发布者:
  • 浏览量:

2018年10月23日上午,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西方哲学教研室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张兴娟老师在学院青年教师沙龙作了题为“当下瞬间经验可理解吗?——对比布洛赫与海德格尔的看法”的学术报告。



张兴娟博士首先讲了选取本主题的初衷,并分别从日常语义中的“经验”概念、“经验”概念从19到20世纪在德语中的演化过程、20世纪的“经验”与经验主义所谓的“经验”概念的区别等几个方面对“经验”概念进行了辨析;其次,分析了把握“经验”的疑难之处,并介绍了两位思想家面临的思想背景。

接下来,张兴娟博士分别就海德格尔早期所面临的“此时此地”的“投入”经验的通达问题和恩斯特·布洛赫所谓的体验的“当下瞬间之晦暗”进行了详细解读与比较,认为海德格尔试图找到对前理论的、未概念化的、赤裸裸的切身性经验的“解释学的现象学”把握的方法,布洛赫则强调人在试图把握当下瞬间经验时所表现出的贫乏。同时代的两位哲学家对“当下瞬间经验”考察的侧重点不同,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想路向:前者承继了胡塞尔对穿越思辨、穿透经验的“严格性”的追求,后者则更多地瞄准了经验的神秘性和思想无法穷尽的“溢出”;但他们又有共同的宗旨,都深刻地意识到了“经验问题”的棘手性,以此指向“存在”之谜或“存在”之解。

报告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报告结束后,参会的其他青年教师就张兴娟博士的报告进行了交流,马哲教研室的杜君璞认为本期所讲“经验”、“体验”概念与唯识宗的相关思想异曲同工,社工教研室的刘雨龙老师认为海德格尔的“解释学”可以联系到韦伯“理解社会学”的解释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