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邀请,2018年10月23日16:40—18:40,南京大学历史系成祖明教授在我校长安校区2-401教室为学生做学术讲座《走出疑古与释古时代的新古史辨》,哲社学院的刘剑涛博士现场主持。
讲座以“儒学:一个文化重建的现代性困境”、“困扰儒学与传统文化重建的疑古运动”、“信古学派拒斥与释古学派的努力”“国际视野:从传统考古学到新考古学的嬗变”、“新古史辨”五个单元渐次展开,深入地讨论了古史辨等诸多问题,并充分展示了问题的深刻复杂的方面,展现了古史辨问题复杂的争论。
成祖明教授借余英时先生说法指出,儒学现况需要用“游魂”来描述。近代以来六经的价值和权威被声势浩大的疑古运动摧毁后,儒学难以重建。因为六经剥离了孔子,六经的权威扫地无余,孔子无处归栖,儒学也随之无处归栖,成为游魂。
关于疑古运动的兴起,童书业先生曾概括了三个来源。顾颉刚先生是疑古运动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中国古史是层累造成的。接下来,成教授介绍了顾颉刚先生《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中的观点,着重分析了从三皇五帝到新莽时期王朝与五德的对应情况,证实了古史辨派搜证的严密、论断的精确。古史辨派意义深刻,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是一场深刻现代性革命运动,它奠定了现代史学,开启了现代经学与文化重建的历程。
然而古史辨派也存在着妖魔化经典,由疑古转向诋古;将疑史与疑经相混淆;以及受今文派学者影响太深等诸多问题,也就有了后来信古学派拒斥与释古学派的努力。在此,成教授提到了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并详析了其科学性和局限性。
成教授认为,经典的合法性来自其古老的历史和圣人创作,通过否定或肯定其历史和圣人而否定或肯定其经典价值。这背后实际上仍然没有跳出前现代厚古薄今和圣人崇拜的情结。事实上,不是经典因圣人而成经典,而是圣人因经典而成为圣人。因之,我们需要走出疑古与释古时代的迷思,从过去将经典价值寄寓于渺茫无稽的古史转向经典之内积聚的悠远绵长的传统和时代的沉思,由对经典之外圣人的崇拜转向对经典之内庶人智慧、精神价值的认同。由此,当下兴起的新古史辨派值得关注。它继承了古史辨的怀疑理性和科学求真精神,在现代性基础上弘扬学衡派对古典价值的追求,并在具体方法上,将价值的经典与求真的史学分途。对此,刘剑涛老师也高度认同。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表达了自己关于古史辨问题的见解,成祖明教授积极回应,希望我们摒弃传统的圣人情结,尽量避免预设立场的弊端,扎实做真学术,并高度评价我校学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宽阔的学术视野。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上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