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PROGRAM NAME

  1. 首页
  2. 学科建设
  3. 学术讲座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讲座

赵馥洁——张载的“民胞物与”理想

  • 来源: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发布者:
  • 浏览量:

  2018年11月9日早上9点30分,哲社学院举办的“世界哲学日”的系列讲座于雁塔区行政楼三楼哲社学院会议室进行。本次讲座邀请了我校资深教授赵馥洁先生作为主讲人,赵馥洁教授对张载的“民胞物与”的理想进行了讲述。






     赵老师表示,本次讲座是为了迎接“世界哲学日”而准备的,他对于“世界哲学日”的设立和意义做了简要阐述。“世界哲学日”是2002年联合国所确立的,日期则定在每年11月第三个星期的星期四。设立“世界哲学日”的目的则是在于分享哲学遗产,使各国人民能够认识哲学,加深对哲学的理解并且推进社会进步。因此,关学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重要的哲学遗产,值得人们去了解和学习。

   赵老师在讲座开始,先对于张载和宋明理学作了说明。张载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为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同时也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与周敦颐、二程、朱熹并称为“周、程、张、朱”。张载所创立的关学相比于程朱理学其理论更为深厚,且张载的治学风格深厚严谨,学术气象恢弘博大。这种学术气象从其横渠四句中彰显出来,即张载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这四句正是对一个知识分子、学者的崇高使命的总结说明。除此之外,张载学术的恢弘气象还表现在他的境界理想——“民胞物与”中,“民胞物与”是对“四为”的落实,也是张载精神的体现。

   首先,赵老师对于“民胞物与”这一概念的含义做了解释说明。“民胞物与”一词出自于张载的《正蒙·乾称篇》,即“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其含义则是,民众是我的同胞兄弟,万物是我的朋友。并且通过对于《西铭》原文的引用与解释,说明了“民胞”的具体内涵,“民”的范围内容,即是君王、大臣、圣人、劳累者、虚弱着、残疾者、孤独者、无妻者与无夫者。同时,表示“民”的地位差别、人格品位差别、年龄差别、人生际遇差别,这些差别皆可以以“同胞”来得以消解。通过使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兄弟化,来彰显人与人之间的亲爱关系。

   其次,赵老师对于“民胞物与”的本体论依据进行了阐明与论证。赵老师认为,哲学需要论证,而不是论断。宋明理学作为哲学化的儒学,其也表现出对于论证的关注。张载的“民胞物与”的理论正是有其本体论依据的。这一依据集中表现于《西铭》的首段中,即“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这即是在说,天地为我的父母,父母的要素混然而成为我的体性,所以每个人皆是天地父母之子。故而,民众是我的兄弟,万物是我的朋友。

   最后,赵老师对于如何实现“民胞物与”的方法以及“民胞物与”的思维特征进行了说明。实现“民胞物与”需要做到:一、“行仁爱人”,即遵守仁者爱人的道德规范,怜惜鳏寡孤独;二、“尽孝奉亲”,即奉行孝道来尊奉父母(天地),并且是做到“乐且不忧”的纯孝;三、“养性合天”,即人应当深入理解天地万物化育之理,继续天地的化育;四、“顺天修己”,即顺应天道对待自己的人生际遇、对待生死得失;五、“大心体物”,即“大其心能体天下物”,对待万物不能有内外之心,否则只能得到狭隘之心,而不得体天下万物的“天心”。而“民胞物与”的思维特征则体现为:天道与人道的融通,伦理和道德相融通,敬天与孝亲相融通,社会理想与人生价值相融通。



     在讲座最后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赵老师对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此次讲座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