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6日下午,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专业系列讲座”第三期在致知楼403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程诚老师主讲,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郑文副教授任对谈嘉宾,李颖晖博士主持讲座。
围绕如何以研究兴趣为起点学习社会学量化研究,程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一个好的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即,不仅要有新意,如理论新、问题新、方法新、对策新等,还要讲求在文献梳理、研究设计、抽样过程、数理模型等方面的严谨科学。而实现后者的方法之一,便是实证量化方法的运用。
为此,程老师以他个人有关青少年的“朋友”研究为例,论述了如何基于生活中的兴趣发现研究议题,继而运用实证定量方法深入探索,获得科学结论。程老师提及,他对“朋友”的关注源自“朋友是否会影响我们的能力,比如学业水平等其他显性、隐性能力,进而影响我们的求职”这一问题。通过初步分析,他发现朋友的多少无用而朋友的特征能发挥关键性作用。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他进一步追问“朋友特征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哪一方向的影响更突出”,得出了“同伴的消极特征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容易影响我们自身的学习行为和成绩获得”的基本结论。那么除了影响个体学业水平,朋友是否还会影响我们的政治态度、消费行为、卫生行为等其他行为?程老师继续推进,一一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向我们展示了“朋友如何影响我们自身态度和行为”的系列研究。
接着,程老师依然以“朋友”为主题,进一步提出思考,“什么样的人更受同伴欢迎?”基于亲自主持的调研数据,程老师用通俗易懂的方法系统、生动地介绍了如何用数据去证明相似吸引假设、地位转换假设、污名化假设及社会交换假设这四种研究假设,呈现了如何将个人想法变成科学结论的完整过程。
之后,我院郑文副教授作为对谈嘉宾,同程老师以及在座学生讨论了自己对报告内容和量化研究的看法。郑老师总结了本次讲座带来的三大启示:其一,学术之路不易,需要努力和坚持;其二,由生活兴趣到研究结论,层层推进的过程需要逻辑思维的培养,统计方法的掌握也是必备技能;其三,程老师的研究结论有一定的现实警戒作用,“交友需谨慎,尤其要自觉抵制不良影响”。同时,郑老师也前瞻性的指出,实证量化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但也并非全部,同学们还需要储备相应的理论知识,也可根据兴趣探索其他的研究方法。
最后的提问环节中,同学们表达了自己对于量化研究和专业学习的一些看法和疑惑,程老师和郑老师也一一做出了耐心解答。
主讲老师博学多才,对谈嘉宾知性开放,主持人幽默风趣,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整个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上一篇:孙平——监狱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