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PROGRAM NAME

  1. 首页
  2. 学科建设
  3. 学术讲座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讲座

李明——学术论文的价值原则与写作方法

  • 来源: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发布者:
  • 浏览量:

2018年11月16日上午,我院李明教授面向本学院研究生做了一场题为“学术论文的价值原则与写作方法”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副院长郭明俊教授主持。




首先,李老师为同学们揭示了学术论文的根本特质。他认为,学术论文不等于学术研究,但一定要基于且反映学术研究,是对学术研究方法、过程和结论的表述、概括和总结。可以说,学术论文就是研究者基于求真精神、专业学养和方法自觉,对某个学科领域的具体学术问题进行专门而深入的系统研究之后,遵循学术规范并用学术语言探讨学术问题的论理性文章。它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公共性等特性,从而与文学作品、日常公文甚至教材讲义等其它类型的写作存在着根本性差异。学术论文集中反映了一个人在某个问题、某个方向、某个方面、某个专业、某个学科甚至某个领域的研究水平与学术成就,体现了研究者的知识结构、文献功底、思维水平、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学术见识和学养学风。

进而,李老师分析了从事学术论文写作应遵循的价值原则。概言之,所谓“真”,就是要有探索真理的学术追求,即以贵真的精神、认真的态度研究真问题,力求得出真理性观点和结论。所谓“公”,就是要自觉认识到“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从而以公共意识和情怀关注社会、民族、国家乃至世界问题,并以学界意识、对话意识探讨问题,与今人、古人、西人、国人甚至大众对话。绝不自说自话,更无私心杂念。所谓“实”,就是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即赵馥洁先生所阐发的“崇实功”、“贵真实”、“要宁静”的学风,在学术写作中体现务实的态度、厚实的学养、科学的方法、充实的论证、翔实的文献和朴实的文风。所谓“信”,就是以诚实的品格和态度,忠实于本学科本专业乃至所研究的问题自身的历史事实、根本精神、内在逻辑以及研究对象包括文本、思想家、理论学说等等;忠信于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精神、学术事业和所担当的民族国家乃至人类赋予我们的学术使命。所谓“新”,就是要积极发挥科学研究的主体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清新的文笔把研究中的新方法、新进路、新见解、新发现、新成果表达出来。新是学术论文的内在生命力,没有新意的文章注定了是简单性重复劳动,甚至是不道德的抄袭剽窃,也就注定了“一出生就夭折”。研究者也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勇气才有机会真正参与创造历史。所谓“明”,就是要有清明的问题意识、明澈的学术见识、明晰的逻辑思维、通明的文脉、鲜明的观点、明悉的论证、简明的文字、明切的结论。所谓“雅”,就是文气清雅,文风雅正,语言文雅不鄙、精雅不费、典雅脱俗,而不是堆砌辞藻、滥用成语、硬造骈句、华丽文采和流利漂亮。所谓“达”,就是“达者,至也,至者,无过无不及也”,这里的达和前文之信、雅都与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所讲的“译事三难:信、达、雅”相通。严复说:“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这就是强调译文的效果要通达明白,才能实现翻译的根本目标。当然我们在学术论文中强调的“信、雅、达”又不止于此。真正有说服力、有生命力的学术论文,不仅因其从某个方面或某个角度或某个层次揭示了真理,能通达于学术共同体而被学界所认同和接受,而且因其深沉的现实关切与人类甚至宇宙情怀,能被世人、被普罗大众所信受,并奉行、实践于生活世界甚至精神世界。

最后,李老师从细节入手,按照学术论文的题目与各级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的引言与主体行文、结语、注释、文献参考等构成要素和具体环节,为同学们详细解读了上述八大价值原则在具体写作过程中的落实方法、要点和写作技巧、惯例。在讲座的最后环节,李老师就学生们提出的如何提高思考力的问题做了耐心解答和提示,还特别讲到他的硕士生导师赵馥洁先生和博士导师李翔海教授对他的决定性影响。他进一步扩充赵先生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言之四有”,鼓励同学们在日后学术论文的写作中,只要尽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度、言之有识,才能最终实现言之有力,使我们的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既有学术生命力,也有现实生命力即对现实的改造力、优化力和美化力。此次讲座历时三个小时,同学们深受启发,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