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PROGRAM NAME

  1. 首页
  2. 学科建设
  3. 学术讲座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讲座

李智福——忠恕与齐物:章太炎以庄证孔思想

  • 来源: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发布者:
  • 浏览量:

2019年3月13日晚19:30,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学术沙龙在雁塔校区行政楼学院会议室举行,我院讲师、兼职辅导员李智福老师作了题为“齐物与忠恕:章太炎‘以庄证孔’思想发微”的学术报告,张磊老师应邀担任评点嘉宾,我院各年级研究生参加沙龙。




李智福博士从章太炎“学虽政变,道与世降”的学术立场的演变入手,介绍了章太炎治学历程,“以庄证孔”提出的思想背景,通过列举儒家经典文献对“忠恕”进行阐释。在“有己之恕道”与“无己之忠道”的诠释上,传统认为:有己之忠道,有己之恕道,其出发点是“己”,是分开讲,重视恕道,强调一般性,即共性;章太炎则认为:无己之忠道,有己之恕道,出发点是“彼”,是一起讲的,重视忠道,强调个体性,即殊性。李智福博士就佛学、庄学、儒学的不齐而齐,“忠恕”与近代政治之自由与平等,忠恕观照下之民族独立与文化多元三个问题对《齐物论释》与“忠恕之道”进行了说明。

李智福博士在总结中,将庄子式之“忠恕”称为“无己之忠恕”。与“有己之忠恕”相比,后者更强调以虚灵不昧之心去“周至”地体察他者,尊重他者,还原他者,亦太炎所谓“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而不是强以彼合己或将己强推于人。应该说,“无己之忠恕”既在根源上杜绝强人合己之可能性,同时本身也蕴含着“以己及人”之推恩原则。换言之,后者不能构成对前者之否定,而是在内容上摄纳前者同时堵其缺漏,从而成为一种更周延的“忠恕之道”。




沙龙过程中,张磊博士、在读研究生分别与李智福博士对讲述中存疑的问题进行了提问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