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14日晚上19点30分,在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会议室,郑教授为我院研究生作了第二场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题为“心之四端——孟子道德心的结构分析”。我院副院长郭明俊教授主持,我院俞秀玲副教授、周毅老师、张磊博士、李红丽博士参加,前来聆听的有我院研究生、部分其他学院的师生。
讲座伊始,郑教授结合传统的研究与西方的道德心理学(moral psychology),提出问题:即孟子道德心的本质(或曰内容)结构为何?郑教授认为:孟子即心言性,以心之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为仁、义、礼、智的表现,藉心善以明性善。过去学者惯于将四端视为道德心,因在不同的处境而发出不同表现,而心则不限于这四种表现;四端不过是孟子举例来指示人以本心。然亦有学者别出蹊径,以四端为心的四面。如是,则由此四面及其相互间关系的厘定乃可进而分析心的本质结构。随之,郑教授对本次讲座作了四点预备性的说明,即对《孟子》的文本、四端之「端」、四端是「情」、道德心理学的借用(与传统孟子学的结合)作了说明。
其次,郑教授分析了心之四端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明道德心的本质(或内容)结构。以恻隐为底据、以辞让为伸张、以羞恶为见(善)、以是非为明辨。借用朱子的话说:「仁者,仁之本体;礼者,仁之节文;义者,仁之断制;知者,仁之分别。」孟子论述的次序:仁义礼智。朱子的解说:「大凡人心中皆有仁义礼智,然元只是一物,发用出来,自然成四派。如破梨相似,破开成四片。如东对着西,便有南北相对;仁对着义,便有礼智相对。」恻隐、辞让是心的情(感)相(affective aspect)、羞恶是心的理(义)相(reasonable aspect)、是非是心的(认)知相(knowing or cognitive aspect)。好善恶恶即知善知恶即为善去恶的(practical aspect)。四端可大分为仁义两面,以礼可摄于仁(二者皆重在好仁)而智可摄于义(二者皆重在恶不仁)故。之后又分析心的自知、自觉的实义。并在上述的基础上厘清孟子的工夫:如求放心、心之官则思及知言与养气的关系等。
最后,我院师生与郑教授进行了积极的讨论交流,郑教授就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在交流中互问互答,各有收获。赢得在座师生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