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PROGRAM NAME

  1. 首页
  2. 学科建设
  3. 学术讲座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讲座

关学系列报告第二讲—明清关学两大思潮的变迁与交汇

  • 来源: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发布者:哲社学院
  • 浏览量:

20191028日下午19:30-21:30,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在我校雁塔校区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会议室举行了“纪念关学宗师张载诞辰1000周年”系列学术报告的第二场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李明教授主讲,俞秀玲副教授主持,张磊博士做点评。一同参会的还有李智福副教授和马亚雄博士等。


(俞秀玲副教授主持会议)

 

俞秀玲老师对李明老师进行了介绍后讲座开始。李老师从明清时期朱子学与阳明学的关系问题讲起,这个问题到底应当被看成朱子学和阳明学在关中,还是关学自张载开创以来发展成为朱子学关中化、阳明学关中化的两个关学发展的特殊形态。探讨两大思潮的交汇就不得不对关学做定义。

由于学派的划分一般以师承、地域、问题三种方式为原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又错综复杂,故关学的定义颇具歧义。李老师梳理出六种代表性的观点,1.濂洛关闽并称,而为北宋道学之主流的张载极其弟子之学,这一观点是从师承关系意义上来讲的;2.泛指关中之学;3.由赵吉惠先生提出的泛义的关学,即宋元明清时期或出于关中或不出于关中,但继承张载气本论的学者,都可以纳入关学;4.具有地域意义上的界定,即宋元明清时期关中的理学;5.陕西师大林乐昌教授认为关学从北宋单一独立,到明清多元并生,不同时期关学须有不同称谓。6.陕师大刘学智教授将关学定义为张载及其后学在关中流传的、相承或相通的关中理学。

之后李老师又梳理了明代关中朱子学的传播以及阳明心学的传播。靖康之难后,南北道绝,载籍不相通,学界读书人以种种方式促成南方理学回传北方。明代前期,关中学者一方面传承横渠之学的宗风,又融合薛河东学派和本地三原学派的学术思想,使关学表现出独具特色时代性、地域性和学派性学术气质和历史风貌。到万历十二年,许孚远出任陕西提学副使,为关学发展带来新契机,为阳明学传入关中做好了铺垫和准备。许孚远对湛若水的“随处体认天理”和阳明“致良知”两从而精究之。在关中讲学时将心学再次传入关中,培育了长安的冯从吾和凤翔的张舜典等学者,力图通过本体工夫合一的方式来融会贯通朱子学和阳明学。

(李明教授正在进行报告)

 

张磊博士随后点评,关学离不开理学,理学离不开儒学,理学在儒学史上的哲学意味最浓厚。很多关学研究者更多的是将前辈学人的哲学思想传承下来,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要研究关学中的哲学,我们还有许多待澄清的学术史问题和待打通学术关节点。

 

    (供稿:中哲研究生 邓宸哲 责编:李彧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