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午10点,受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邀请,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刘森林教授在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5号教学楼309教室,做题为《重思启蒙——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小琪院长主持。西北政法大学培训中心主任李集合教授、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老师李智福副教授、王琼副教授、俞秀玲副教授、王荣虎博士、逻辑学教研室主任周毅老师和哲学专业、社会学专业部分学生参加了本场讲座。
在讲座的开始,刘森林教授整理了有关启蒙的争论观点,传统偏向认为越激进越好,也有关于马克思是反启蒙的观点。有学者提出,国际学术界已从 20世纪末唱衰启蒙转向对启蒙的重新反思。那么启蒙到底意味着什么、还应该怎样的推进等等问题都是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来说,研究马克思与启蒙的关系、马克思如何辩证看待启蒙显得尤为重要。在探讨“何为启蒙”问题上,刘森林教授整理了弗兰斯米尔在《寻找启蒙》中的三种理解,并提出了第四种理解:启蒙是观察新世界的思维方式。刘森林教授认为要将“启蒙”与“启蒙运动”相区分,通常的“启蒙运动”是对“启蒙”的政治化推广。“启蒙”本身是具有开放性和反思性的,因此就有三种意义上的“启蒙”:一种是未经过政治-经济运动推广的限于哲学和人文学的“启蒙”;一种是经过政治-经济-社会推广的,具有反思同时积极推进的“启蒙”;一种是对启蒙运动过分否定和批判,重新进行人文思考的、拒斥经济社会倾向的“启蒙”。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属于第二种。刘森林教授还对激进启蒙、温和启蒙和合理启蒙进行介绍,强调从文明互鉴的全球角度,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在全世界范围、全球性维度看待启蒙,将启蒙视作一种新的文明形式,是较为合理的做法。
讲座持续到12点,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整场讲座中,刘森林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听众讲述了他的理论观点,为我们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与启蒙的关系,拓宽了我们的视野的同时更能增强我们的问题意识。
责编:李彧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