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PROGRAM NAME

  1. 首页
  2. 学科建设
  3. 学术讲座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讲座

刘曙辉——全球化时代的宽容精神

  • 来源: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发布者: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浏览量:

2019年11月29日15时整,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于二号教学楼402教室举办了题为《全球化时代的宽容精神》的专题讲座,本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曙辉博士主讲,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师张兴娟博士主持。


讲座伊始,刘曙辉博士指出,当今时代,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程度高却存在差异,又需要相互交往、相互合作,因此宽容成为必要。她先引出了几种对宽容的定义,比如《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定义宽容是“一个人虽然具有必要的权力和知识,但是对自己不赞成的行为不进行阻止、妨碍或干涉的审慎选择”。宽容是个人、机构和社会的共同属性。又因为我们说一个人或一个机构是宽容的,总是离不开具体主体和事件内容,故分析容忍的动机和理由时,相关情境不可忽略。

辨析宽容概念之后,刘老师进一步深入,探究了宽容的三要素。首先是“否定反应”:行为主体对他者有一种否定反应。这种否定反应可能只是行为主体的一种心理反应,也可能是行为主体基于一种确信,即认为他自己是真理的持有者,而别人则是谬误的代表。在区分宽容和冷漠时,刘老师举了一个实际例子:我看见某人在打篮球(但我对打篮球没有兴趣),我没有妨碍他就走过去了,我们不能说我宽容了这个行为,原因在于“我”没有产生“否定反应”。第二个要素是“能力”:行为主体是否有制止他者继续某种行为或信仰的能力成为宽容与默许之间的区别。第三个要素是“克制”,简言之即无为,克制与否是宽容与不宽容的分界线,克制有无原则是宽容与宽恕的分水岭。

刘曙辉博士也介绍了宽容的三个悖论:1宽容的种族主义者悖论——涉及反对要素2道德宽容的悖论——涉及接受要素3划分界线的悖论——涉及拒绝要素。刘博士指出,当今全球化时代,宽容面临着挑战,新的数字技术的发展导致信息和知识量呈指数增长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也更加呼唤人际宽容和群际宽容,无论是在许可形式还是尊重形式方面。

在最后将近一小时的交流环节,参加讲座的师生积极提问,刘曙辉博士精彩应答,探讨氛围浓厚,师生收获颇丰。

(文稿:2017级杨贤明  责编:2018级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