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PROGRAM NAME

  1. 首页
  2. 学科建设
  3. 学术讲座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讲座

倪梁康教授——道德意识的三个来源

  • 来源: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发布者:
  • 浏览量:

 

 


 

 

   10月15日晚7时,应哲学和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张周志教授的盛情邀请,继孙周兴教授之后,国内外著名的现象学专家倪梁康教授在西北政法大学北校区模拟法庭做了关于“道德意识的三个来源”的精彩报告。

   倪梁康教授是德国弗莱堡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现代外国哲学学科带头人,国际Husserl-Studies杂志编委,国际Orbis  Phaenomenologicus丛书编委,《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期刊编委,主要专著有《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存在信仰》、《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自识与反思——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译著有:胡塞尔的《逻辑研究》、《现象学的观念》、《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和舍勒的《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等

   倪梁康教授以纯粹现象学的描述与还原的方法揭示了道德意识的三个来源,一是内心本有的来源,如孟子的“四端”、康德的“良知”;二是社会伦理来源,如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罗尔斯的《正义论》;三是超越来源,如亚伯拉罕以小儿子献祭作为与上帝的契约。三者在发展过程中相互补充,相互冲突,第一个来源起着始基性、奠基性的作用。倪教授对三者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内心本有来源具有与生俱来、普遍性、不可传授性、无对象性的特点;社会伦理来源具有有用性、约定性、变通性、可传授性、理性、反思性的特点;超越来源具有超越性、非伦理性、超人性的特点。这三个来源构成所有道德意识的三个公分母,不能再被还原。

   倪教授认为这种道德意识的三元论比调和的一元论能更有效地实现对伦理难题的破解,如自杀、不说谎、同性恋、贞节观、伪善等,既保证了伦理的有效性,又避免了伦理的混乱性。现代社会自然科学的高速发展更加反衬出伦理道德的缺失与多元。因此重塑道德意识,构建普世伦理无疑是社会发展中的一项紧迫任务,而纯粹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将为此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在场的学生和老师从倪教授报告中的现象学的精密分析与深刻思想获益匪浅。最后,倪梁康教授针对师生们提出的唯识学与现象学、普世伦理金规则、海德格尔的良知说等问题做了精辟的解答,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