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PROGRAM NAME

  1. 首页
  2. 学科建设
  3. 学术讲座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讲座

Hans J. Schneider教授——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人生与哲学

  • 来源: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发布者:
  • 浏览量:

9月27日19:30, 德国波茨坦大学施耐德教授(Hans J. Schneider)在我校长安校区2号楼301教室做了题为《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人生与哲学》的学术报告。这是施耐德教授应我校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张周志教授邀请进行学术访问期间为我校师生所做的第一场专业学术报告。本场报告由张院长主持,副院长山小琪副教授、外国哲学教研室教师刘剑涛博士和众多学生参与。



施耐德教授1970年获德国爱尔兰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于波茨坦大学、爱尔兰根大学与康茨坦茨大学,并任佐治亚大学、芝加哥艺术学院与复旦大学访问教授,是德国当代活跃的哲学家;他的主要作品有《作为语义学与句法之基础的语用学》(Pragmatik als Basis von Semantik und Syntax, Frankfurt : Suhrkamp , 1975)、《语言理论中的解释与理解》(Explanation and Understanding in the Theory of Language, 1979)、《想象与筹划》(Phantasie und Kalkül, 1992)和《宗教》(Religion, Berlin :de Gruyter , 2008)等。 

施耐德教授的报告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维特根斯坦的生平与哲学事业。首先,他介绍了维特根斯坦的生平。维特根斯坦出生于维也纳钢铁巨头家庭,但其家庭氛围却有些不同寻常。他的三个兄弟自杀了,自己也几次面临自杀。有极端评论者就此评论说:你要么是个天才,要么就自杀。在早期受到哲学家罗素支持后,他决定放弃自杀,成为一个天才。他天分超常,在音乐、工程学、数学和哲学等多个领域表现出异常的敏锐与悟性。但他不易和人相处,对自己和别人在伦理与工作上要求苛刻,因而带来不少麻烦。



其次,施耐德教授介绍了维特根斯坦早期哲学和后期哲学,并对他的问题背景和理论连续性作了分析。维特根斯坦最早关心的是数学的基础,这是年轻的维特根斯坦进入哲学的门径。他当时思考的主要问题是:数学的基础是什么,它和哲学有什么关系?哲学是什么?在这里,哲学主要指的是知识理论或认识论,其典型问题是“数是哪种实体?”当我们说“3或5存在时”,“存在”是什么意思?这些便是“哲学问题”的一种类型。康德对这一领域的提问是:我能知道什么?维特根斯坦问道:我能知道哪些有关数字一类抽象对象的知识?

施耐德教授在此介绍了维特根斯坦的思想背景和先导:弗雷格和罗素。弗雷格拒绝对人类思维和知识的心理主义解释,维特根斯坦将此纳入自己思想。弗雷格所说的“命题的本质”是维特根斯坦年轻时思考的核心问题。这些使得语言一开始就是他的重点话题。维特根斯坦第一本书《逻辑哲学论》就是这方面的思考成果,拉丁文书名是罗素所起,其形式与内容异乎寻常。在其中,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问题源于对语言的误解,而且自信已经解决这些。他同时探讨了语言的界限,提出了语言不可达及的领域。

在后期哲学中,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提出了语言游戏理论,从用法角度分析语言,放弃了先前将语言的合法使用限定为描述的做法。在此,人类理智生活的社会方面成为中心。这不仅使我们所说的“社会研究”之类的理智活动获得了意义,而且,新思路使他思考,我们是如何充分地理解自身是一个社会存在,致力于规则控制的活动;语言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工具,尽管不是唯一。

英国当代哲学家彼德.温奇最早强调维特根斯坦哲学的这些规范层面,社会思想的自我反思特征和它与哲学的关系。这使我们回到了康德的另一个问题:“我该做什么?”在施耐德教授看来,我们想怎样生活,什么是美好生活,“进步”的理性所指是什么,这类问题面临消失的危险;在大学里,我们应当恢复和继续思考这些问题;哲学有助于我们避免一些坏的方面,防止灾难。施耐德教授藉此为哲学做了辩护。



在随后的提问阶段,在座师生就英国哲学家瑞.蒙克撰写的维特根斯坦传记、语言的限度和表达等问题向施耐德教授求教。这些问题引起了施耐德教授的极大兴趣,他对此表示感谢,并逐个细致解答。

最后,张周志院长代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对施耐德教授的来访表示欢迎,并对他的精彩报告表示真诚的感谢,报告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新闻录入:办公室 责任编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