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PROGRAM NAME

  1. 首页
  2. 学科建设
  3. 学术讲座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讲座

曹飞教授——德意志意识形态

  • 来源: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发布者:
  • 浏览量:

2015年9月15日下午2点30分,受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邀请,陕西省党校哲学部主任、教授,陕西省哲学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曹飞教授在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行政楼二楼会议室作了题为《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张周志教授主持。学院部分老师和哲学专业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讲座的开始,曹教授介绍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背景和历史地位。《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撰写的一部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是其早期思想之集大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完成和创立的标志。另外,本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清算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系统建立自己的哲学理论而写,是一部关于阐释唯物主义历史哲学观基本原理的最系统、详尽的著作。同时,它对同于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举足轻重。

接下来,曹教授以“现实的个人”、“实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关键词,并将这几个关键词组成逻辑主线,以《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为主,分以下几点讲述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if !supportLists]-->一、<!--[endif]-->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通过以下主要观点说明:1、唯物史观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2、物质生产是人的本质的现实基础;3、生产力决定分工,分工又决定了工商农、城乡的分离从而又决定了所有制;4、现实的个人构成了社会关系;5、人们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6、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实证科学。因此,马克思主义是现实的人道主义,而非是抽象的人道主义,它诠释了传统中人的“空场”。

<!--[if !supportLists]-->二、<!--[endif]-->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实基础和本质规定。1、马克思和恩格斯除关注哲学理论的正确性外更加关注哲学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并把自己的哲学概括为“实践的哲学”;2、物质实践是一切现存感性世界的基础;3、物质生产是“人的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和“第一个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4、实践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实基础和本质规定,以此作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政治、观念上层建筑的社会结构或社会矛盾理论;5、物质实践观点从根本上区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并开辟了人类认识的新境界。

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未来社会构想及价值目标。1、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2、共产主义是对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活动和人的本质的“异化”的扬弃;3、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的运动和过程;4、共产主义以世界历史的生成为前提条件,它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被实现;5、建立共产主义具有经济的性质,这就是推翻一切旧的生产关系的基础,消灭私有制,为自由个人的联合创造各种物质条件;6、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和本质是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自主活动”的实现;7、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贯坚持的价值目标;8、在当代,与马克思有关未来理想社会的某些具体设想因其具有空想主义色彩而遭到普遍怀疑不同,马克思提出的人的

自由而全面发展及其具体体现的自主活动这一价值目标却被不同的哲学家、思想家所认同、接纳。

然后,曹教授就所讲内容给予小结:1、实践观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像两条相互交织的红线贯穿在整个唯物主义历史观体系中;2、实践观体现客体的维度、真理性和科学性的维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体现主体的维度、价值性的维度;3、实践观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统一的,二者的统一以及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骨髓,也是其当代价值。

最后,曹教授为在座研究生答疑解惑,整场讲座曹教授深入浅出,为同学们扩展了思路,使得同学们受益匪浅。5点钟讲座在一片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