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PROGRAM NAME

  1. 首页
  2. 学科建设
  3. 学术讲座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讲座

“世界哲学日”系列讲座:张周志教授——“中西哲学思维会通视域的全球正义”

  • 来源: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发布者:
  • 浏览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每年11月第三个星期四为“世界哲学日”,提出在“世界哲学日”广泛推广和宣传哲学,为积极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在校园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欢庆2015年的“世界哲学日”。

2015年11月12日,雁塔校区3号教学楼3054主办了以《中西哲学思维会通视域的全球正义》为主题的哲学讲座,这是欢庆2015年的“世界哲学日”系列学术讲座之一。主讲人是哲学与社会学发展学院院长张周志教授,各专业研究生闻讯主动参加。

讲座开始,张老师首先积极号召在座研究生对“世界哲学日”提高关注度和责任意识,然后便以诙谐幽默但又不失严谨的讲学风格带领在座研究生走进此次主题。

首先,张老师以苏格拉底之死为引子说明了正义的德性与制度维度之难;又在导论中以全球性的视角,分析世界发展的全球化进程以及中国近百年来的经济政治发展,说明了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的迫切性,然后由此进入讲座的主要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尴尬的制度正义现实。长期以来,在解决社会正义问题的思路上,逐步形成了制度与人心二元对立的中西两极对立思维。人为的割裂了制度安排与人的道德意识觉悟的内在密切关联,并且无视于中国传统哲学道德理性对于社会正义及其实现的积极价值的历史事实,也没有注意汲取东亚社会成功协调制度理性与道德理性的积极经验。只有制度安排的科学合理性与道德意识的理性自觉相得益彰,才能真正解决社会正义问题。张老师概括并总结近代以来思想家、政治家和社会大众在解决社会正义问题时所体现的特点和制度理性的现实尴尬,从制度的实施者以及制度双方面分析,并借助柏拉图、休谟、马克思.韦伯、卡尔.马克思等哲学家的相关观点具体的对这个问题及其观点加以论证和说明。

二、德性正义与制度正义思想源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古代思想中善在先的德性正义:

(1)苏格拉底在承认公正的规范性质同时,更多地强调公正是一种美德;(2)柏拉图认为,正义是社会的一种伦理秩序和个人心灵的一种状态;(3)亚里士多德认为正义是德性的全部;(4)中国古代《礼记.中庸》最早提出德的概念》;(5)《论语》最早区分私德与公德——德性正义与制度正义;(6)荀子首次将“正”与“义”连用;(7)如家的义理其实就是正义论;(8)“礼”的本性即规范——制度正义;(9)“克己复礼”与“礼有损益”;(10)良知即正义感;(11)善优先的目的论理学;(12)伊壁鸠鲁首次把正义与利益相联系。

2、西方现代性启蒙的制度正义,在这里张老师主要列举了霍布斯、休谟、亚当斯密、功利主义的效应正义观四个方面。

3、新自由主义的正义观,主要以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的两原则和诺齐克权力至上的正义观以及哈耶克自由至上的正义观为例。

4、西方马克思注意的正义观。

三、西方规范伦理及其正义实现伦的困惑。张老师主要从西方规范伦理的基础,即自然人性论基础上的功利主义和精神主体预设的理性哲学为例,分析二者基本思想主张,并揭露其缺陷,说明无论是无视精神生命的崇高追求还是无视他人的同等重要的主体地位都是无法正确对待生命存在的。

四、中国传统思想道德理性特质。关于特性的论述,张老师也给予例子分别说明,但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几点:

1、关注人的性命的伦理思维偏向;

2、悟性直觉式的生命伦理体认途径

3、德性成人的伦理思维理想。

五、德性对于规范的滋润。主要体现在:

1、性命双修的普全生命追求;2、充弘彰显人的道的精神生命;3、推己及人的生命伦理实践;4、泛爱众的崇高伦理情感。

总结:全球正义的理论旨归——正义与善的统一。

1、明确提出超越传统中西哲学思维德性与制度两分法的思维偏向,坚持以全球化的视域、古今中西整合创新的方法,把社会正义问题视为超越民族国家、地缘政治、阶级和阶层的全球视野给予审视,明确提出并严格分析论证了构建全球和谐正义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途径。

2、明确体术和谐正义致力于确保民族国家之间、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交互主体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在存在差异矛盾的前提性,多元共生,和谐相处,正视秩序良好地社会的正义状态,而不是绝对的平均公平。

3、基本观点明确主张德性正义与规范正义相统一。

4、明确主张当下正义的探讨,谁之正义,何种正义是理论前提。

最后,讲座张老师在将近三小时的精彩讲演中圆满结束,同学们对张老师诙谐幽默的讲学风格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丰富的学识留下深刻地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