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PROGRAM NAME

  1. 首页
  2. 学科建设
  3. 学术讲座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讲座

张周志——新儒学思维与现代文明

  • 来源: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发布者:
  • 浏览量:




2017年3月28日下午16:50,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张周志教授在我校长安校区A206教室开展了题为“新儒学思维与现代文明”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张教授全面而生动地向我们揭示了新儒学超越时代的历史意义,以古为今用,中西结合的思维视角向我们打开了儒学的一扇新视窗,课程全程,张老师讲授具体而生动,我院及相关专业同学济济一堂,认真聆听了张老师的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张教授以狄更斯《双城记》中“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昧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作为引子,形象地向我们揭示了现代文明的优缺,揭示了我们的现代制度并不能替我们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有必要结合我们中国新儒学的思想,以中西结合的视角理性地看待我们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

本次讲座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新儒学的缘起;二、儒家文化及其历史和现实价值;三、儒家文化的普世价值;四、法制与德治的相得益彰。以下将这四个方面一一展开:

一、新儒学的缘起

首先,张教授为我们界定了新儒学。宋明理学时期是第一期新儒学,而我们本讲讲授的主要是五四后的第二期新儒学,这时的新儒学则主要由学贯中西的大家如冯友兰、梁漱溟等学者组成,他们反对一味地去批判传统儒学,而是以理性的视角,正确的态度去看待文化的传承。这里,张教授巧妙地用佛教认识论的概念概括为:新儒学的缘起,一切皆因缘而起。

1、反思百年来中国社会现代化不成功的经验教训。五四以来,儒学思想在大陆已形同僵死。以胡适、鲁迅等大家一味地打倒孔家店,一味地强调了现代文明的重要性,造成了儒学思想在大陆的形同僵死。而海外和境外则相反地掀起了新儒学思维的高潮。新儒学的兴起实质上是一批学贯中西的知识分子,在反思百年来中国社会现代化不成功的经验教训时所掀起的一种新文化思潮。

2、新儒学思维的逻辑起点。20世纪初叶以来,在什么是现代化的问题上,“西化论”的观点自觉不自觉地占据了主导地位,即现代化就是西方化,学习欧美国家的现代化经验。这时期的主流知识分子主张要积极学习现代化,任何与西方现代化不一致的都是保守落后的,甚至是反动复古的观点。

3、新儒家则主张文化多元。余英时指出:所谓多元文化观,就是认为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文化,各民族的文化并非出于一源,尤其不能把欧洲文化作为衡量其文化的普遍价值。文化一定是来源于民族传统,地缘教化的“人化”,文化的功能相当于“化人”,则新儒家则主张文化多元化。

4、新儒家明确反对欧洲文化中心论。他们主张抛弃19世纪民族学中单线式的“进化论”观念,承认各民族文化都有其特点,有其存在的理由、权利和价值。他们反对简单的临摹“西方模式”主张价值多元化。

5、新儒家坚决反对西化论者把中国传统文化等同于封建毒汁的文化虚无主义观点。新儒家主张对待一切文化都应该作“一分为二”的分析,中西方文化都有其普遍价值与特殊价值。

6、新儒家明确主张积极整合中西方文化的各自的积极因素。新儒家的学者大多都学贯中西,长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他们熟悉中国历史上积极整合的中西方文化的史实,常援引汉唐的事例。新儒家尤其重视日本和新加坡在现代化进程中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因素。

二、儒家文化及其历史和现实价值

1、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经学价值体系。我国传统儒学是由落后的自然经济组成的经济基础,是由尊君、敬父、事亲三大原则为核心组成的宗法社会结构基础,以天人协调为最高理想融合了自然主义(阴阳五行)、人本主义(先秦儒家)和伦理主义(汉代以后的儒家)的基本哲学思想。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新儒学---宋明理学。宋明理学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发展特点,是中央集权对于大一统的意识形态为之服务的需要。宋明理学的最大特点是在援道入儒的基础上又援佛入儒,使“性与天道”的关系成为宋明理学的中心问题。

3、五四以来新儒学的全新背景与使命。新儒学的背景面临着中国资产阶级的二重性特点,是西方资本主义与本土封建主义二重性的冲击。同时,五四运动与俄国十月革命的冲击,形成了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的大冲突。

4、新儒学明确主张中西文化调和论。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以程朱理学为正宗,吸收西方新实在主义的逻辑分析法,成为新儒学的代表。梁漱溟、熊十力等用现代西方实证主义哲学和知识论的传统改造了陆王心血发展而成了新心学。

5、两次新儒学的形同而实异。两次新儒学都以弘扬传统儒学为己任,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以儒学为主体融合了外来文化。而第一期新儒学是东方封建同质文化的内部融合,是与佛教的融合,而第二期新儒学则是东方的封建文化与西方的资本主义异质文化的斗争,尽管新儒家主观愿望上妄图以中融西,但是客观结果上文化的性质则实现了由地主阶级意识形态向资本主义阶级意识形态的转变。

6、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儒学的第三期兴起。东亚社会的经济奇迹引发了新儒学的第三期兴起,而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其经验教训也让我们不由得对新儒学进行探讨。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亚洲价值论”,让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思维与儒家的德性思维相得益彰,将开明治理与严管重罚相结合。而二战后日本经济奇迹中的儒家思想作用也引发了新儒学的探讨,涩泽荣一在《论语与算盘》与《论语讲义》中强调义利统一,把儒家的仁、义、理、智、信,这“五常”作为企业的指导思想,强调仁与富可能也必须存在。

三、儒家文化的普世价值

1、人本精神,人是目的本身,先人有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制天命而用之。”都反映了人本精神。

2.“中和位育”的和合思维。因为儒家思想认为人们容易走极端,所以要承认矛盾,但强调“中和”、“中道”、“和而不同”的思想。无论是“以他平他”还是可否相济,都要注意用适度原则改造过与不及,形成“以礼节和”。

3.无神论思想。儒家无神论思想和人本思想其实质是相通的,“天地万物人为尊”,从而形成了人格神的祖宗崇拜的世俗化宗教。

四、法制与德治的相得益彰

制度正义与德性正义二者都不可偏废,法制与德治也不可偏废。这样一来,儒家尚德而不尚刑与法制社会的慎刑意识相资并用。而宋明儒家(如二程)强调德刑并重,恩威并施的传统也就得到了现代的理解与解释。

本次讲座,张老师从中西汇通,古为今用的哲学视角,向我们打开了一扇新儒学的新视窗,其幽默的讲学风格、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丰富的学识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此次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