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PROGRAM NAME

  1. 首页
  2. 学科建设
  3. 学术讲座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讲座

谢珂——群体的想象:被制造的真实

  • 来源: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发布者:
  • 浏览量:

2018年11月16日早上8点,由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教研室主办的“社会学专业系列讲座”第一期在天平楼B座204举办。社会学教研室谢珂博士以“群体的想象:被制造的真实”为主题,与在场的学生们分享了“想象”中包含的一些我们很少关注但影响人类社会至深的因素。讲座由社会学教研室汪小宁副教授主持。


    说起“想象”,谢珂博士首先厘清了一个概念,即“想象”、“虚构”这些词不代表“虚假”,因为我们社会中除了实体存在的桌椅、衣物、高楼大厦以外,其他影响人类生活的大部分都是所谓“想象”出来的,比如宗教、制度、甚至国家。为了让同学们更清晰的明白这个命题的意义,谢珂博士从语言诞生这一个切入点介入,描绘了在七万年前人类社会诞生语言前后所发生的种种重大改变。首先,当人类有了“虚构”出来的语言系统,便可以储存大量讯息,知识可以被一代代的积累起来,这让人类的行为模式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动物性的生物本能。其次,当人类开始讨论“虚构”的事物和故事时,便可以产生共同信念,由此诞生了宗教、规范和制度等等。最后,当人类可以“虚构”出来一些为大部分人类认同的规则时,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就可以跨越万水千山,逐渐的产生契约意识并发展远距离交易,由此形成全球贸易网。

   以上这几点不仅是社会学家对于语言诞生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猜测,同时在考古学上也一一得到了印证,七万年前的艺术品、远距离贸易留下的残品、宗教的诞生都是这种说法最好的证明。

   因此仅由语言诞生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我们人类自从有了“虚构”的能力,便不再停留在“基因演化”,而是开启了“文化演化”的道路,而“文化”便是以上种种“虚构”出来的想象现实发展出来的各色行为模式。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反应热烈,他们纷纷表示原来社会中我们很多习以为常的事物原来包含了这么深远甚至是改变人类命运的意义。他们从宗教、哲学、法律、国家认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发现无一例外这些都是人类“制造出来的真实”,确也是影响人类社会最深的真实,因此同学们也更进一步的体会到社会学这个学科与其他学科研究角度的不同。